太暖了!金牛化工工会这场活动,让职工家庭把“书香”与“团圆”揉进时光里

2025-10-03 10:41   作者:于晓洋

当绘本里的小熊与月亮走进亲子共读的夜晚,当面团在小手与大手的协作下变成印着笑脸的中秋月饼——近日,金牛化工工会策划的亲子共读与手工制作系列活动,成了职工家庭朋友圈里的“暖心话题”。这场不搞“形式主义”、只重“情感联结”的活动,不仅帮职场父母补上“稀缺的亲子时光”,更让企业关怀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在职工与家庭之间搭起一座满是温情的“连心桥”。

一、懂职工的难:把“没时间陪娃”的遗憾,变成“有机会互动”的惊喜

“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家他已经睡了,想给娃讲个睡前故事都要‘挤时间’。”活动筹备阶段,工会工作人员在调研中听到的这句话,成了策划活动的“核心出发点”。随着公司业务节奏加快,不少职工陷入“工作忙、陪娃难”的困境,高质量亲子陪伴成了许多家庭的“奢侈品”。

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公司工会没有停留在“发通知、搞活动”的表面,而是精准抓住职工家庭的“痛点”:既想让职工掌握科学的亲子互动方法,又想让孩子在书香里感受成长乐趣,更想通过活动缓解职工的家庭焦虑,让他们能带着“安心”投入工作。于是,一场融合“阅读 + 手工”、兼顾“教育性 + 趣味性”的亲子活动,就这样带着“解决问题”的初心落地了。

二、看家庭的暖:沙发上的共读时光,厨房里的团圆味道

活动启动后,职工家庭的参与热情超出预期,一个个温馨的小场景,成了这个秋天最动人的画面。

1


在亲子共读环节,下班后的职工们放下工作的疲惫,把客厅变成 “临时书房”。有的家庭里,妈妈抱着孩子坐在地毯上,指着绘本里的插画轻声讲述;有的家庭开启“角色扮演”,爸爸模仿大灰狼的声音,孩子扮演小兔子,笑声从窗户里飘出来;还有的家庭玩起“创意延伸”,和孩子一起用彩笔把书中的故事画成漫画,或是用卡纸做出绘本里的小角色——原本“单向的阅读”,变成了“双向的互动”,亲子间的距离在一页页书、一笔笔色彩中悄悄拉近。

2

   恰逢中秋,手工制作环节更是让“团圆”有具体的模样。职工们带着孩子跑超市、选食材,家里的厨房瞬间变成“亲子工坊”。面粉在孩子手里揉成“小面团”,妈妈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踮着脚把馅料放进面皮,爸爸帮忙压出漂亮的花纹。“妈妈你看,我做的月饼有花朵图案!”

3

“爸爸,这个馅好甜,像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伴着月饼的香气,成了最好的中秋礼物。不少职工在工会问卷里写道:“这是第一次和孩子一起做月饼,虽然形状不完美,但孩子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月饼’,那一刻觉得特别幸福。”

三、算幸福的账:职工安心工作,孩子快乐成长,企业凝聚人心

这场看似“小而美”的活动,却带来了“多赢”的效果。对职工家庭来说,活动补上了“高质量陪伴”的缺口。不少职工反馈,以前陪孩子时总忍不住看手机,这次因为要共读、做手工,全程专注投入,“反而发现孩子有很多可爱的想法,比如他会给绘本里的角色编新结局,会在做月饼时说‘要留给加班的爸爸吃’”。而孩子们的反馈更直接:“希望工会叔叔阿姨多搞这样的活动,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更多书、做更多手工!”家庭氛围的改善,也让职工少了“后顾之忧”,工作时更专注、更有干劲。

对孩子成长而言,活动种下了“阅读与创造”的种子。经典绘本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手工制作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亲子互动中的沟通与协作,更让他们学会表达、懂得分享。有职工说,活动结束后,孩子主动提出“每天晚上读 15 分钟书”,“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特别惊喜”。

对企业来说,活动成了“凝聚人心”的纽带。当职工在朋友圈分享亲子活动的照片时,不仅传递了幸福感,更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感觉公司不仅关心我们的工作,还关心我们的家庭,这样的企业让人有归属感。” 一位老职工的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而企业对职工家庭的关怀,也让“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再是“口号”,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社会文明建设添了一份温暖。

四、想未来的路:让更多家庭,都能参与这场 “幸福活动”

活动虽受好评,但工会也从反馈中看到了可改进的地方:有职工因为值班、出差,没能和孩子一起参与。

针对这些问题,工会已经开始规划:下次活动会提前调研职工的排班情况,避开繁忙时段;同时探索“线上活动”形式,比如线上举行,让异地或忙碌的职工也能 “远程参与”,尽量让每一个职工家庭都能感受到这份关怀。

这场亲子活动,对工会来说,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服务职工家庭”的新起点。未来,工会还会根据职工需求,推出更多像这样“有温度、有实效”的活动——或许是亲子科普实验,或许是家庭运动会,或许是儿童绘本剧表演。正如工会负责人所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职工的‘娘家人’,让职工在工作上有干劲,在家庭里有幸福,让企业成为大家安心奋斗的‘温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