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收费员,我的天地,就在这方寸岗亭之间。十年寒来暑往,我日日坐在这里,于车流滚滚之中,将一张张通行卡递给远方来客,又将归家的票据奉还本地故人。那窗口仿佛是我与万千世界交汇的唯一通道,一放一收之间,车与人便穿行而去,留下我继续守候。我的岗位如同一个微小却牢固的齿轮,在庞大社会运转中转动不息,虽平凡如尘,却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使命——车流如河,我便是那河上渡船的舟子,用秩序与温度载着旅人平安驶向下一程。
这方寸之地,看似平静如潭水,实则时时激荡着生活的波澜。记得那个寒冬深夜,朔风卷着冰屑扑打窗棂,一辆货车因故障突然停在了收费车道口。司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疲惫与无助写满脸上。我急忙奔出岗亭,发现是油管冻裂了。顾不得冻红的手指,我迅速端来备用的热水瓶,又捧出工具,跪在冰冷刺骨的地面上帮他修复。当引擎重新发出轰鸣时,司机那声颤抖的“谢谢”,如同融冰的春水,暖透了我冻僵的四肢百骸。
我的职责,是守护这条路上每一份平安与温暖。一个暴雨如注的黄昏,天光晦暗,远方有辆小轿车打着双闪停在了路肩上。我透过监控看见,心头顿时绷紧,立刻冒雨跑过去查看。原来是一位老人独自驾车,突发心慌不适。我撑起伞为老人挡雨,一面轻声安抚他,一面迅速联系了120。雨幕重重,我搀扶老人等待救援,雨水浸透制服,肩上却扛起另一份沉甸甸的担子。直到救护车呼啸而来,望着老人被安全接走,我才缓缓舒出一口长气——那一刻,身上的湿冷也悄然化作内心的暖意。
作为党员班长,我更时时提醒自己,胸前的徽章既是一份荣誉,更是无声的召唤。日常工作中,我甘愿值守最辛苦的夜班,常常让其他同事先去吃饭休息;我主动帮助新同事熟悉业务,分享处理复杂情况的点滴经验。一个深冬傍晚,我看到一位衣衫单薄的司机冻得直哆嗦,便毫不犹豫脱下自己的棉大衣递过去。尽管他不好意思地连连推辞,但那份真诚的推让,在我心底激荡起一片暖意——这胜过任何僵硬的言辞。时光流转,票据存根叠成了我的日记本,车流不息如生命之河奔涌。每一张经过我手的通行票据,都像一枚小小印章,深深印刻着我对岗位的敬畏与执着。那些寒夜中的热水、风雨里的伞、悄然让出的休息时间,以及被婉拒的棉大衣…它们虽如微尘般细小,却是我用心意砌筑的堤坝,默默守护着南来北往的每一段旅途。
十年俯仰于方寸岗亭间,我深知,这平凡的窗口正是时代赋予我的特殊瞭望台。每一次为司乘排忧解难,每一次在寒风中伸出援手,每一次在职责面前挺身向前——这些朴素行动,都在无声地丰富着“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的深厚内涵。车轮上的河北,正以我们微小的温度与不懈的担当为基,在无数平凡岗位的星火汇聚中铺展文明气象:每个收费站都是文明的驿站,每件微小的善举都在为城市之灯添油;我们以体温焐热这方门户,最终河北大地亦被我们的心光映照得通体透亮——这何尝不是“双争”最动人最朴素的注脚?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