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来临,强降雨、高湿度、雷电等恶劣天气频繁出现,对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构成严峻考验。收费站作为交通枢纽的关键节点,机电设备是保障车辆高效通行、收费系统精准运作的核心支撑。做好雨季机电设备维护工作,不仅能减少故障停机带来的通行拥堵,更能降低设备损耗和维修成本,为交通畅通筑牢“防水线”。
雨季对机电设备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和持续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高湿度侵蚀,持续降雨导致空气湿度骤升,设备内部线路、接口易出现氧化、受潮现象,尤其是收费亭内的键盘、显示器、读卡器等高频使用设备,潮湿环境易引发短路或反应迟缓。
二是雨水浸泡风险,收费站广场的车道控制器、地感线圈、车牌识别摄像头等户外设备,若排水不畅或密封不严,雨水渗入后可能直接损坏电路元件,导致车道系统瘫痪。
三是雷电干扰破坏,雷雨天气中,雷电产生的强电磁脉冲可能通过电源线、信号线侵入设备,造成主板烧毁、数据丢失等严重故障,影响收费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针对雨季机电设备的薄弱环节,需从预防、巡检、应急三个维度落实维护措施,构建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预防性维护,降低源头风险。一方面对户外设备进行密封升级,检查车牌识别相机、自动栏杆机、收费岛指示灯等设备的密封圈、防水胶是否老化,及时更换破损部件,防止雨水渗入。另一方面做好排水系统疏通,定期清理收费岛周边排水沟、设备井内的淤泥和杂物,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排出,避免设备基础积水。同时对机房、配电房等关键区域加装除湿机,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防止服务器、交换机等精密设备受潮产生故障。
二是细化日常巡检,及时发现隐患。每日巡查重点关注户外设备运行状态,重点关注车牌识别准确率是否下降、自动栏杆机起落是否顺畅、收费终端是否出现黑屏或卡顿,同时用温湿度计监测机房和收费亭内湿度。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排查线路接头是否氧化、设备外壳是否带电、接地线路是否松动,对易受潮的线路接口包裹绝缘胶带。此外利用VNC时刻监测各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分析预判可能出现的故障,例如车道地感线圈感应灵敏度持续下降时,及时排查是否因雨水浸泡导致线圈绝缘层破损。
三是完善应急维修,快速恢复运行。即便做好预防和巡检,极端天气仍可能引发突发故障,所以需要完善应急抢修工作。比如备好雨衣、手电、绝缘靴等应急工具,备足易损易耗及关键零部件,确保故障发生时能快速调配。制定故障处置预案,明确不同故障类型的启动流程,例如当车道系统瘫痪时,立即启动便携设备,优先恢复车道通行,坚持执行24小时响应机制,维护人员做好应急值守,最大限度缩短设备停机时间。
雨季是对收费站机电设备运维能力的“大考”,只有将维护工作做细做实,才能有效抵御恶劣天气的影响。通过强化预防、细化巡检、完善应急,不仅能保障设备在雨季稳定运行,更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收费站通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坚实支撑,让每一辆车在雨季都能安全、顺畅地通过收费站。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