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时代,一部好剧就像夜空中一颗闪耀的星辰,能够瞬间抓住人们的目光,照亮心灵的角落。最近,一部电视剧《我叫张思德》在银幕上热播,一经播出,便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我也沉浸其中,深受触动。
这部电视剧展现了英雄张思德短暂却又无比辉煌的一生。1933年,红军来到仪陇,年仅18岁的张思德,怀着对新世界的憧憬和对压迫的反抗,毅然投身革命。从勇闯金城寨、摸清敌情助红军攻城,到训练场上咬牙蜕变;从战场上智取盐场、勇盗敌船、巧夺机枪,屡建奇功,到反六路围攻,目睹战友为守护百姓牺牲;从长征途中,尝百草、救战友,将他人安危置于首位,到抗战时期,成为毛主席警卫员,始终以百姓需求为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少年如何在革命的熔炉中,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观看电视剧时,最震撼我的是张思德带领战士烧炭的真实故事。1944年,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主动请缨,带领战士们奔赴荒无人烟的安塞县石峡峪。窑洞挖掘期间,他总是第一个下窑,最后一个收工。9月5日清晨,天降暴雨,正在窑内工作的张思德敏锐察觉到土质松动,他一把将战友推出窑洞,自己却被坍塌的窑顶掩埋。当战友们发疯般扒开黄土时,他的双手仍保持着奋力外推的姿势——这个定格的瞬间,在电视剧里化作永恒的雕塑,让我热泪盈眶。原来在生死抉择的刹那,有人真的会本能地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剧中重现的长征片段同样直击我的心灵。过草地时,部队断粮,张思德主动担任“尝百草”的先锋。他把采集来的野菜、草根先在自己口中咀嚼,仔细观察反应,确认无毒后才告知战友。有一次,他误食毒草昏迷不醒,醒来后第一句话竟是:“快告诉同志们,这种草吃不得。”电视剧里,他苍白的脸上浮现出虚弱却坚定的笑容,这个细节让我突然明白,所谓英雄主义,往往藏在这些看似平凡却关乎生死的选择里。
合上历史的长卷,回望当代社会,张思德精神从未远去。抗疫战场上逆行的白衣天使、洪水前筑起人墙的子弟兵、脱贫攻坚路上奔波的基层干部……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张思德”。这部剧让我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坚守、每一次奉献中。我们或许成不了惊天动地的英雄,但可以像张思德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真诚和担当,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
观看电视剧《我叫张思德》,深感这不仅是一部影视作品,更是一堂生动的党课,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以张思德为榜样,用爱与责任,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篇章,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