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半甜时》是一本充满诗意的散文集,书中集结了季羡林、史铁生、丰子恺、汪曾祺多位文学大师关于春夏秋冬的思考和感悟。整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春夜宴桃李”“山中无暑事”“人闲桂花落”“松枝碎玉声”,通过对诗词的化用,形成一条以四季变化为基础的时间线,将描绘的自然风景与人生经历结合,展现了生命的美好与苦涩,引导着我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茶、夏果、秋落、冬酿四季,那些美好的、悲叹的、浪漫的、让人会心一笑的故事。这本书带领我进入了一个四季的文字盛宴,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比如摇滚与写作》中,史铁生将春天描述为万物生长、情感萌动的时刻,充满了天真和勇敢。老舍和丰子恺提到了春天恼人的风,早春时刻生活上的不便,将春天描绘得更加真实。在《避暑》一文中,老舍提到夏天很多人选择去旅游避暑,而他认为这是有钱人干的,一路折腾,费力不讨好的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的是夏日的夜晚,读起来别有一番味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说起冬天,不寒而栗。”这是梁实秋在《北平的冬天》中写的。他在书中说:过中秋不久,家里就要开始做“冬防”准备,煤球、硬煤、柴火都要早早打点.......书中篇篇语言优美,文字简练,笔尖的四季流转,亦构造着对乡土中国的诗意想象。随手翻看其中的一篇文章都会有一种一把将你从喧闹、繁忙、内卷的都市拉入静谧、美好、浪漫的世界里的感觉,总是能让人心静下来。
这本书宛如一首悠扬的田园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将生活中的平凡瞬间渲染得如诗如画。书中橙黄橘绿的色彩交织,不仅是自然景色的写照,更是人生百味的隐喻。作者巧妙地通过四季的更替,展现了生命的起伏与轮回,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既有灿烂如橙黄的高光时刻,也有沉静如橘绿的平淡岁月。同时,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捕捉到了生活中那些细微而又珍贵的瞬间。那些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描绘,真挚而动人,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在亲情的篇章里,作者笔下的家庭关系充满了温暖与包容。父母的默默付出,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扶持,都让人感受到了家的力量。这种力量并非来自于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关怀,一句问候、一顿晚餐,都蕴含着无尽的深情。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更加珍惜那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相处时光。友情的部分则如同夏日里的清风,给人带来了清爽与舒适。朋友之间的坦诚相待、相互理解,在困难时刻的挺身而出,都让我体会到了友情的真谛。真正的朋友,不仅能与你共享欢乐,更能在你陷入困境时,给予坚定的支持和鼓励。而爱情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让人怦然心动。书中的爱情并非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在平淡日子里的相互陪伴、相互成就。这种细水长流的爱情观,让我明白了爱情不仅仅是激情与浪漫,更是责任与坚守。 除却那些浓墨重彩的景色以及如工笔细描般精细的细腻观察,这本书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作者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杨柳。其他人或许会赞美柳树的柔美,喜欢柳条如碧帘一般随春风飘扬,但是丰子恺先生更欣赏柳树的平凡,称赞柳树“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柳树虽然低头垂落,但是那是她柔韧的身骨,不忘初心的坚持。正所谓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行千里不忘本。我们在生活中难道不也像那些柳树一般平凡吗,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柳树的品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今河清海晏,衣食无忧,安逸平凡的生活渐渐使人消磨了意志,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但是正所谓如果你觉得岁月静好,那一定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曾经无数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作为集体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像杨柳一样深深扎根,但从来不忘其根本!
并且,这本书也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它告诉我,生活并不会一直按照我们的期待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坏的。相反,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橙黄橘绿,让生命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珍贵。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去体验和珍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自己。我会笑着走路,享受人间的每一段平凡时光。因为我知道,正是这些平凡的时光,构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我想对这本书说一句:谢谢你,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暖,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与智慧。我会将这本书中的启示铭记在心,让它们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灯塔。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