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阅读推荐

是悲?是福?

2024-05-30 11:00   作者:周琳 来源:张涿分公司-百里峡收费站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悲惨的主人公福贵本是地主家儿子,他放荡不羁、嗜赌成性,最后渐渐没落,经历了一连串的悲惨遭遇。当福贵的亲人全部死光时,福贵买了一头老牛共度余生。

书中在福贵的儿子死的时候,余华写道:“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全句没有一个“痛”与“苦”字,却传递着一种脊背发凉的深层次的痛苦,写完这句余华也哭了。

我很佩服作者余华,他作品的舒服之处在于语言的顺畅和段落之间巧妙地衔接;他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但朴实简洁并不代表不铿锵有力,相反,阅读中很多时候痛快淋漓、直抵人心。所以他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的巴尔扎克和狄更斯。

然而经历了从家财万贯到一无所有、从亲人在旁到孤身一人的福贵,并没有因为命运的起伏和苦难的折磨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反而带着对亲人的回忆努力活着。

在那个年代,经历过福贵这样悲惨的一生的多如牛毛,他们经历了天灾人祸和兴衰动荡后并没有走向绝望和崩溃,而本能迸发出执着的求生欲。

“好好活着”成为福贵跨越死亡,跨越时间的唯一办法。当这一信念根深蒂固时,或许就没有任何一种苦难可以把他压倒。

活着?活着为了什么?

余华书中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只剩孤零零的一个人,但他坚持活着。我慢慢地读懂了,他在经过了人生百态后,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忍受,为了活着而活着。

上天给予我们生命,同时给予我们苦难与幸福。但,不管怎样,生命仅仅只是存在的形式,苦难与幸福只是其中的小插曲,为了自己而活着,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

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佛家讲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余华是想告诉读者生活中既有幸福也有不幸,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是人都会面临苦难与挫折。活着不应是用尽一切办法留在人世;而是在生命经过无数磨难后仍不放弃生命,活着只为活着,纯粹简单。时常微笑的人,心里或许也有无处可诉的哀愁;生活光鲜的人,其背后也有难以言表的辛酸。即便生活再难,也不能失去活着的勇气。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活着,就是要学会忍受命运带给我们的苦难,并想方设法去战胜这些苦难。

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活着。

李白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自信高傲地活着。

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心系苍生、忧国忧民地活着。

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是心忧黎元、忧虑国事地活着。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正如作者余华所说:活着这本书,千千万万人读到了绝望,我写的却是真正的希望。因为活着一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记得有首诗是这样写的:

人生,

从自己的哭声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所以,朋友们!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着。


媒体矩阵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