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我的敦煌梦

2024-02-01 13:56   作者:贺玉珍 来源:张涿分公司-涿鹿收费站

如果说一生总要去个地方,那便是敦煌吧。

初次了解敦煌,是在余秋雨先生的两篇散文《道士塔》和《莫高窟》里。《道士塔》里,作者用忧伤、悲愤的口吻记述了曾经的敦煌看守人王圆箓是如何以他自身的无知毁坏洞窟壁画,又是怎样以唯利是图的方式出卖敦煌文物。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这样写道:“莫高窟的惊人蕴藏,使王圆箓这个守护者与守护对象之间产生了文化等级上的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就是黑洞。”“一位年轻诗人写道,斯坦因看到的,是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这篇文章除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有关敦煌的一些知识,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文化无知的可怕和文物流失的可惜以及作者面对现实的万般无奈之情。《莫高窟》里,作者着笔于莫高窟的兴起、莫高窟在朝代中的繁盛原因、洞中壁画和雕塑在时代中的演进及衰落。我喜欢这篇文章的第三部分,他细腻的刻画了壁画在每个朝代的特征,凸现了艺术因丝绸之路的兼收并蓄和开放包容,再次证明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千年的敦煌自有她的奇特之美。

更多的了解敦煌,缘于《樊锦诗文集》,她的文集记录了关于敦煌文物的保护,关于敦煌旅游的开发和突破对敦煌管理工作的瓶颈等。读她的文集,仿佛是在和现代的敦煌对话,你可以看到敦煌的点点滴滴,你可以知道国家对于敦煌的重视,人们对于敦煌的喜爱,敦煌文化被赋予现代化。此刻,敦煌已不再是那满身疮口的敦煌,飞天之舞已不再是壁画上的灼灼其华,而是现实中的妩媚之姿,敦煌文化已成为新时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百花齐放的一员。

我对敦煌的喜爱之情,大概是想在那累累伤痕中寻找那昔日的繁华;是想一探那千年古洞的神奇之貌;是想亲手触摸一下那“流血的伤口”吧!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就是莫高窟洞穴里那个手绘壁画的画者,我手握画笔一点一点的描绘心中的彩图,似用时间之笔雕琢时代之痕,岁月的浪潮在我笔下熠熠生辉,仿佛那驼铃声声正在耳边交响,那繁盛之象正在眼前铺展,我着眼于自己的画作,惊叹自己的画技,这时,突然听见有人叫我,回过头一看,一位手握经书的僧者款款的向我走来,他步履轻盈,笑意满满,我定睛一看,这不是我吗?在我恍惚之间,我从梦中惊醒。试问是现在的我穿越了千年还是千年前的我来到了现在?我从床上坐起,信步走到阳台,看到外面的灯光闪烁,我告诉自己总该去趟敦煌吧!

媒体矩阵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