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阅读推荐

遥想李白的朋友圈

2023-09-17 20:13   作者:周琳 来源:张涿分公司-百里峡收费站

早起,阳光甚好,心情舒畅,随手拿起一本李白诗集便朗读起来,本是漫不经心,直到这两句入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很熟悉的句子,再听依然动容。谪仙人终究不凡,寥寥数字便将无形的思念与担忧写得既具体可感,又缠绵浩荡,还格外清新脱俗。世人皆言其狂傲,殊不知他对朋友从不乏绵密柔情。不由想,倘若李白也有朋友圈,那该是怎样的群星璀璨?

七绝圣手王昌龄必然是在圈里,上面说的那两句诗就是李白写给他的。

那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在当时是异常荒僻之地。李白远在扬州,听此消息,忧心忡忡,奈何无法亲自相送,只能挥动想象的翅膀,将一腔情思系于明月之上,托它带到遥远的龙标,去抚慰那个不幸的谪居之人。于是,就有了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身纵不能至,心亦必相随。这般真挚而浪漫的深情,不唯爱情,友情亦然。

同样,王昌龄对李白也颇为亲厚。两人在巴陵一见如故,临别之际,王昌龄写下《巴陵送李十二》,以排行称呼李白,亲近之意尽显。再看其诗:“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只因为你的身影已远去,我的眼中便再没有了绚烂,原本色彩缤纷的秋城也了无生趣;更何况暮色迷离,蒹葭苍苍,我的心中何等孤凄!其情之深之浓可见一斑。王李二人都是才华横溢,又官场失意,早就惺惺相惜,及至有缘相识,方知皆是胸有豪情、更喜自由狂放之人,自是情投意合。

原本,王昌龄与李白并不相识,是孟浩然把李白的“微信名片”推给了他。孟浩然虽比李白大12岁,两人之间却并无代沟,他是李白唯一直呼“爱”的朋友。李白《赠孟浩然》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起句倾慕之情便已如长风浩荡,吹彻天地;及至结尾,更将钦敬之情推至高潮。通篇读来,真挚的情感如艳阳倾洒,热烈灼人。其实,不论是才华,还是名气,孟浩然都不及李白,但孟浩然的潇洒性情与不凡文采深深吸引了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一别,李白惆怅不已。千年之后,李白的依依离情仍然鲜明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说到底,两人都是洒脱豪放之人,都爱诗酒趁年华,诗作也都显现出盛唐气象。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盛唐诗坛上猎猎飘扬的两面旗帜,李白与杜甫之间也是惺惺相惜的。李白当年被赐金放还,即便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也只是表面豪迈,心中黯然。之后,李白与杜甫在开封相见,杜甫陪他度过了最失意的时光。

两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单看杜甫为李白写的诗,就有十多首。当年李白因为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被捕入狱,经友人保释出狱后,又遭流放。杜甫彼时正客居他乡,天涯苦忆,忧思成梦,写下了《梦李白》二首。第一首开篇即是“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一颗忧心跃然纸上;“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以及“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紧随其后,不可见,唯梦忆。“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醒后,残月满屋,恍然间,李白憔悴的容颜仍在眼前。第二首诗里,仍是“三夜频梦君”,足见思之深,念之切。

杜甫更为李白深深地抱屈,偌大的长安城,到处是华盖高冠的达官显贵,唯有李白这样一个才华比仙的大诗人困顿不堪。“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何其沉痛伤怀!“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诗人沉重的嗟叹中饱含着对李白的高度评价和深切同情,字里行间,跳荡着的是至真至诚之至情。

好的感情从来都是双向奔赴,李白对杜甫同样是情意深挚。他为杜甫也写过不少诗,尤以《沙丘城下寄杜甫》最为感人。诗云:“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前三联都是在写自己,无心赏景,更无心喝酒,无心唱歌,似与杜甫全无关联;直到最后两句,方直抒胸臆,心中思念喷薄而出,原来前三联都只是在为最后作渲染。

李白辗转飘零的一生,朋友是他最重要的幸运符号。“人生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但我遇见了你。你不是我,却又像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友情的柔软与温暖深深慰藉了他心底的孤独。多年之后,我们翻阅李白的朋友圈,看那星光熠熠情意殷殷,听那如云胜友唱和应答,眉间心上,诗情雅韵,丝丝缕缕,悠悠不绝……


媒体矩阵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