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阅读推荐

读懂敦煌

2023-09-11 16:00   作者:周琳 来源:张涿分公司-百里峡收费站

从繁华都市走向浩瀚大漠

从青春洋溢到鬓发斑白

一代又一代敦煌人

秉承莫高精神

用赤诚初心书写了对千年莫高的忠诚告白

谱写了令世人瞩目的敦煌传奇

莫高向阳

读懂他们,就读懂了敦煌

他们,不曾豪言壮语

却带着一颗颗虔诚的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源源不断汇流敦煌

择一事,终一生

竭尽全力守护古丝绸之路上这颗最耀眼的明珠

初心无悔为莫高的“敦煌守护神”

常书鸿

敦煌莫高窟第一代守护人

“我到敦煌莫高窟,开始了极其艰苦但十分有意义的敦煌艺术保护研究工作,从此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个画家,还是敦煌的守护人。”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大漠中创立,那时莫高窟已荒废400余年。在常书鸿的全力招募下,一批批大学生告别优渥的生活,奔赴大漠,开始了几代人赓续接力对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


一生构筑敦煌梦的“大漠隐士”

段文杰

敦煌莫高窟第二代守护人

“莫高窟是我家,我的毕生精力都是为了保护研究弘扬它。”

1944年,25岁的段文杰在重庆参观了张大千抚临敦煌壁画展览后,决心去敦煌看一看。几经波折,他终于在1946年到达了敦煌。初识敦煌,他的第一感觉是“像一头饿牛闯进了菜园子,精神上饱餐了一顿”。此后,他以敦煌为家,一生坚守敦煌,为敦煌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的“敦煌女儿”

樊锦诗

敦煌莫高窟第三代守护人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20世纪60年代,25岁的樊锦诗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告别未名湖,走进莫高窟,樊锦诗怀揣报效祖国的理想,与敦煌相伴相守,弹指一挥,就是一甲子。

 

莫高窟的第一位专职“壁画医生”

李云鹤

“为了中华文物,自力更生!”

1956年,正读高二的李云鹤为响应国家号召前往新疆,因为遇到了常书鸿,本来只打算在敦煌逗留几日的他,未承想,这一留竟是一辈子。从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位专职文物修复工,到成为我国文物修复界的“一代宗师”,他用一生守护着石窟里的壁画、雕塑,用他的双手,让满窟残损的宝物复活、重生。

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来到敦煌、留在大漠

这些“80后”“90后”们

成为了从事考古研究的学者

临摹壁画的画师

用数字化记录洞窟的“IT人”

为文物“治病”的修复师

…………

他们

是赓续相传的新时代“敦煌守护人”

手持现代技术,守望千年文化

让莫高窟插上数字化的双翅

穿山越海,抵达世界各个角落

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直在路上

…………


媒体矩阵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