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站在已经作古的宋之问的“蓝田山庄”前,王维发出了不辨悲喜的感叹。
这便是辋川,位于西安东南一百余里,陕西蓝田县峣山的山谷间,一条风光秀丽的宽谷川道。从山顶俯视,川流环凑,好像古代马车的车“辋”,即车轮同辐条相连的圆框。由此得名“辋川”。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
形胜之妙、天造地设的辋川山水惊呆了王维,古木衰柳、昔人已逝的辋川别墅也让王维有了悲古伤己的复杂感情。经历了仕途的起落沉浮后,王维的人生开始有了向内的需求。当在蓝田西南找了属于自己的“武陵源”,王维没有丝毫犹豫变卖了自己的“终南别业”,买下了宋之问已荒废的旧宅,重建了“辋川别业”,从此脱身于官场漩涡,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在唐代开始发生转变,山水诗人、水墨山水画派鼻祖王维在整治造园时融入其独特的诗、画及园林的审美情趣,将绵延二十多里的辋川山谷营造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卧游之地。“辋川别业”里人工痕迹较少,建筑物也仅文杏馆、临湖亭、竹里馆等几处,力求顺应自然之势,借势构景,意境舒展,天然朴素中又富于诗情画意。
从此辋川因王维在历史上成为无数人欲沉浸其中的胜景,也成就了王维的诗画出尘。当世俗倡导“虽九死其未悔”的奋斗进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王维却有一种中止的智慧,将盲目的热情冷却下来,对自己的欲望保持距离,在某一时刻放弃那个唾手可得的希望。这与其的禅宗思想相合,禅宗信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追求一种“心空无念”的境界。王维的后半生多数时间都在辋川别墅中度过,用这座房子修炼自己的内心,中止的智慧也让王维没有了占有的欲望。
花甲之年,王维放下了,向皇帝上《请施庄为寺表》,将辋川别业“捐”出以作寺院。转身离去......
当年王维初见辋川别业时感叹到: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继我之后,此处又将归于何人所有?没有人真正拥有过,人生数十载,我们都只是做了过客而已。
但王维始终还是留下了一株银杏,在佛寺东门外,默然千年,不知是为后人,还是为自己。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