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秦之家

职工园地
学习园地

英雄胆气抗乱世 救国赴险无悔身

2022-11-25 23:23   作者:承秦分公司 方杰

如果有一天需要你为了你的国家去冒险,做一场危险的“交易”,但此行前途未卜,吉凶难测,极有可能失败身陨,你愿意吗?你有胆量去做吗?

大多数人恐怕都要迟疑再三,相信1936年的此时,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也正陷入困局中,身不由己,紧迫关头最终做出抉择。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让东北三省在短短几个月内沦陷。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再次向华北进犯,国破家亡已是迫在眉睫。然而蒋介石还在坚持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对比之下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联军,在天寒地冻的白山黑水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与此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而后制订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唇亡齿寒,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时全中国的有识之士,谁不为眼前的一片焦土痛心惋惜,谁不亟待联合抗敌?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已经停止“剿共”。然而蒋介石竟抵达西安亲自督战,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继续“围剿”共产党。

当初悲痛中的改旗易帜,誓要服从国民政府的命令,就是要灭了日本人的野心,断了他们将东北三省侵吞的意图,让我中国不再分裂。可如今国家危亡,我便是要做那出尔反尔之人,也不会再愚忠!

于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城西北的新城公馆里,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定“兵谏”,他们要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现代国画《西安事变》再现此刻。画作表现的正是军令下达的历史瞬间。在这一瞬间,画面中安排的的所有人物和事物向观者交代出了一切。

二位将领身在画面中心,二人间的桌椅的斜线条向张学良将军延伸而去,聚焦在将军身上的同时也暗合了绘画中的进深法则。其后副官看表的动作和他们身后视平线上的座钟揭示了这场兵谏发生的时间—凌晨五点。

同时左端的几名士兵作势冲向外面,吊灯在人物头顶低垂欲坠。无论是两位将军紧锁的眉头,还是紧握电话听筒的手,都为画面增添了无声的紧张感与危险感。可桌上写着抗战救亡的报纸又把这一切归于必然的走向。

军令已下,无法回头,此刻二位将军紧锁的眉头并非因为恐惧和担忧个人的安危,而是在这外敌入侵时不我待的局势里,能否兵谏成功,让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拯救国家于危急。

二位将军之于西安事变,说英雄倒也不必,说大义距寻常人遥远。如果二位将军仍在眼前,或许他们只是轻笑了之,几句言语带过,就将当年的血雨腥风和为此付出的半生代价藏于身后。

我不知该如何为英雄定义,但这画里的面孔便让我见到了英雄。


媒体矩阵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