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母亲,让人不禁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柔情;也有“孟母三迁”的良苦用心;有“白发愁看泪眼枯”的身影;还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达芬奇笔下《拈花圣母》虽慈祥端庄;泰戈尔诗里母亲的目光布满了整个天空。但母爱岂能是世间丹青所能描绘的;任何笔墨在她面前也都黯然失色;用再华丽的言语来形容还是那样的苍白与无力。
母亲是温柔的,可一旦孩子遇到危险。就算天王老子横在面前,她也如猛虎般英勇扑出,哪怕是付出自己的性命。母亲却又是那么的容易满足,十月怀胎的辛劳,在婴儿啼哭落地的瞬间化解的冰消雪融;成长后,身在异乡孩子电话里的一声问候又轻易虏获她整个芳心。
夜已深,一盏孤灯。母亲守候的一桌饭菜早已冰凉,酩酊大醉带着风雪归来的孩子倒头睡了,母亲吃过冷饭。弯曲了腰轻轻拾掇。一天孩子回来发现每次摆在面前一桌热腾腾的饭菜,突然变得只剩下一张冷冷冰冰干干净净的木桌,才感到母亲在身旁是多么的幸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原来一直被自己嫌弃母亲的唠叨,回忆起来竟是那样的动听。有些幸福是待失去后才发现的。
岁月在母亲的额头上刻满了皱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逐渐孩子也有了自己幸福的一个家庭,母亲便以喝不惯外面的水为借口回到了故乡。有人问她怎么舍得离开孩子了?她微微一笑说:孩子该有孩子自己的天地。母亲是矛盾的,不希望孩子是自己的影子,心却又如远方的风筝,线一直掌控在手中,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不愿逃过自己的眼睛;孩子的思绪却是早日挣脱了线的风筝。
在外闯荡的孩子遭遇了打击与挫折,母亲安慰说:夜再黑夜总会过去的,摔倒了,爬起来还可以欣赏绊倒自己的坑。母亲见孩子没有说话,接着细声说;要是实在累了就回家休息一下吧。母亲成了一个避风的港湾,一盏心灯就燃在那里。在孩子得意忘形时又小声叮咛,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让孩子的脚步站得更稳不再飘摇。开了盖的酒味道越来越淡,泥封了的酒味道却越来越浓。距离远了,母亲的牵挂却更近了。倚窗盼归人,母亲心中的孤寂又有几个人能够知晓。电话里,母亲总是轻柔的说: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孩子无论超俗与平庸,母亲心里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孩子是丑陋还是俊朗,在她眼里都有花儿绽放般的美丽,哪怕孩子体无完肤。
母亲通常代表的是:奉献、仁爱、贤惠、宽厚、美丽、任劳任怨......母亲的眼里孩子终究是孩子,就算你年龄再大。母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母亲这条河里的水被孩子一勺勺不停地舀去。
母亲在孩子的记忆里是甜甜的,每次哭泣,她总是很小心的抱出一个罐子,从里面掏出一块糖果塞到孩子的嘴里。孩子吃完还要,她又从里面捏出一块。等孩子用舌头满意的舔着嘴唇,母亲不由问道:甜吗?孩子疑惑极了,糖不是甜的难道还是苦的吗?那还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长大了,孩子才知道母亲话里的心酸。
母亲是不允许孩子说谎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孩子的第一次谎言后,也第一次教训了孩子。孩子痛哭声里,母亲从不轻易流的泪偷偷的落在了阴暗处。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虽然母亲希望孩子化茧成蝶超越自己,但能跨五花马,衣着千金裘,也抵挡不了埋在她心里“平安”俩字存在的更加珍重。
长大了,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女人继承了母亲的传统,孩子又韭菜般一茬一茬在时光流里传递着新的复始。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