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地

阅读推荐

读《上阳台帖》有感

2022-01-13 10:35   作者:青银分公司—清河收费站 郭玉菲

《上阳台帖》是什么?我们当中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它的作者,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稚童,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我国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我是无意间在杂志的画册上看到了《上阳台帖》的图片,随着对它更加深入的了解,感触颇深。

《上阳台帖》是李白携同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来到阳台山之后的即兴之作。也是李白留存下来的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上书:“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总共二十五个字,有的小而含蓄,有的则是沉笔挥洒,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真是意态万千!如同他的诗歌一样,再现了笔落惊风雨的飘逸豪放。

我们中国人都说“字如其人”,李白作为每一个中国人从小熟悉的诗人,他的诗人人皆会背上几首,他的字迹是什么样的呢?他是用何种字迹写下我们耳熟能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又是用何种字迹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上阳台帖》给了我们答案。作为这位伟大诗人留存下的唯一真迹,我们一边惋惜于它的硕果仅存,一边庆幸经过千年的辗转它依然完好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与它对视,仿佛在是与诗仙眼眸交错,在这张泛黄的小小的纸张中,仿佛能体会到李白的生活瞬间,诗文是他的思,墨迹是他的趣,卷贴盈满他的心境,他的自由、浪漫,他遗世而独立,他的潇洒不羁,通通融进诗文,渗入笔墨,历经千年,风骨不变!

《上阳台帖》上他写到:非有老笔,清壮可穷。无论是诗句还是笔迹都渗透着诗人潇洒豁达的性情。李白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这么简单,他的诗文与生平事迹都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为李白,我们认识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燕山;因为李白,我们知道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因为李白,我们见识了“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是因为李白,说到童年,我们知道什么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说到感情,我们知道什么是“铭刻心骨,退思狂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说到家人相聚,我们知道什么是“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更是因为李白,我们在遇到挫折,遭受打击时可以鼓励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总是在各种情况下与他“相遇”,他是每一个中华文明传承人最浪漫的梦,最深切的情怀。

有一首诗写道: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后千百年慕而争者无数是故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是啊!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李白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

清河收费站 郭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