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时代,因为功勋的存在而不断向前;这些功勋,因为那个时代而被后辈人所敬仰。灿若星华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群人熠熠生辉,他们是国家的基石、民族的脊梁,让人铭记的国家功勋。
他,本可以出国留学,拥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为自己喜欢的基础物理理论研究开辟更广阔的天地。然后凭借着自己超乎常人的计算天分,可以留在国外享受优厚的薪资待遇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但面对建国初期国家急切需要自主研发氢弹的特情,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主动加入氢弹理论部,当时于老的一段独白让人泪目:“你来一碗,我也来一碗,你有,我也得有,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都一样。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什么是底气,我们造的就是底气,核平衡才是平等。咱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不平等只能挨打,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他就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于老三十余年深藏功与名对于祖国深情的告白。
面对国外氢弹研究技术封锁的情况,在氢弹的理论探索研究中,由于全中国没有一个人会,于老带领一批科学家从一张白纸开始。因为任何有助于探索氢弹设计技术的材料都找不到,就从假设开设,从人工计算尺和算盘计算开始,反复计算、核对数据结果。在当时物资匮乏,人都吃不饱的境况下,于老带领大家不舍昼夜,凭借着一股韧劲儿,攻坚克难。在一次次的数据核对中查找哪个环节出错了,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寻找原因。为了安全起见,研究氢弹需要绝对保密,不仅需要对外人保密,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吐露半个字,面对外界的非议和家人的不解,他们只能闭口不言做一个哑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畏严寒和酷暑,辗转多地做试验。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终于,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这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这一成果背后是无数个像于老一样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奉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功勋。
前辈无私奉献,换取后辈无尽安宁。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担当基因,发扬老一辈功勋的爱国情怀。爱国看似一个很大的道理,但它又是那么具体,那么实在。爱国就是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爱我们忠诚奉献的岗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样奉献也没有高下之别。把“四史”学习教育与自身工作实际有机结合,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认真发卡、收费,耐心解答司乘的疑问,秉承严谨负责的态度处理每一项特情,对遇到困难的司乘及时做好延伸服务工作,保障每一段启程和归途平安畅行,让自己的每一天充实有效。立足自身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河收费站 张娇娇
媒体矩阵
关注河北高速媒体矩阵,了解实时动态
微博
官方微信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