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今朝山河锦绣

2021-06-18 09:45   作者:潘晓峰 来源:石安分公司--河沙镇收费站

一部峥嵘党史,讴歌了百年间的伟大奋斗与光辉岁月,记录了数代人历经风雨沧桑的艰苦卓绝,蕴含着他们用鲜血谱写成的宝贵经验,也照耀着我们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因遭遇巡捕袭扰紧急转移到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船上完成了大会全部议程,并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支小小的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伟大航程。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红船精神”的理念,系统总结和阐述了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而如今嘉兴南湖泱泱秀水之中,红船依旧,他向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新生力量,讲述着中国共产党的英勇事迹,传扬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红船精神”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削弱,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此时,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经过三次反围剿失败后,红色政权内部出现分歧,部分同志思想悲观甚至灰心丧气。1930年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毛泽东批评了林彪的错误思想,并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这封信便是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如同一轮光芒四射的朝阳,为革命的巨轮驱散了阴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火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终于使红色旌旗飘遍全国,燃起了中国的锦绣河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由于博古、王明、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实力被削弱,被迫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转移过程中在湘江遇到严重挫折,只能向敌军势力薄弱的贵州前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1935年,红军北上攻占遵义。在此召开了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会议——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之后,红军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转移,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飞夺泸定桥这一系列精彩的军事战略战术,使红军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后,最终到达陕北,建立了稳定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新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举世瞩目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历经整整两年的时间,是红军用双脚丈量出的史诗壮举,他将光耀千秋万代。“长征精神”付于后世的是敢于蔑视任何艰难险阻,是不畏任何强敌,是血与火的洗礼,是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经历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但是“长征精神”依旧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要求我们坚定信念、不畏险阻、不屈不挠、奋勇攀爬。我们从小立志报效祖国,长大后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磨练意志、锻炼自身,时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自信的态度,将奉献呈以朴实,将大爱行之于道。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历经八年艰苦奋斗和浴血奋战,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解放区的老百姓一片欢腾,而国统区依旧民不聊生。三大战役后蒋介石求和,妄图划江而治。毛泽东抵制各种压力,要求国民党军队全面投降。遭拒后,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碾压国民党军队,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南京顺利解放。在举国欢腾中,毛泽东写下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磅礴感慨之词。

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很难想象当时战争有多么激烈残酷,“牺牲”到底是怎样一个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词语。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他们巨大的牺牲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永远牢记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革命先驱们用他们的身躯和鲜血开辟了新天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从此走向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同时也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党的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极其曲折与艰辛,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在磕绊中成长。当时的中国受历史传统影响以及自身急于求成的心理,忽略了建国初期的社会基本矛盾,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明显,社会矛盾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面对当时国情,中国共产党着眼实际放眼世界,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会议,他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9年的三峡工程全面竣工,珠港澳大桥的开通,一带一路方针的确立,以及尚未竣工的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它们如同一座座里程碑,让党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发光,永垂不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998年中国爆发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在中国肆虐、2005年汶川地震、2020年的新冠肺炎,每一场仗,中国都打得漂漂亮亮,这就是中国的力量!在无硝烟的战役面前,英雄们义无反顾、英勇拼搏,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中国的健康平安,人民的幸福安乐,这就是中国精神!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首百年历史,展望美好明天,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重温经典党史,缅怀革命精神,传承光辉思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的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同时也奠定了全国各族人民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接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与力量;100年砥砺奋进,100年春风化雨,站在新起点的中国,将携手世界,向美好未来一道前行。

河沙镇站营造浓厚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摄影杨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