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前在晋察冀边区的小村子里,百姓正在和日寇的“三光”政策做着残酷殊死的斗争,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给身处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战地服务团的同志创作排练了一场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在歌剧的幕终,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创作了一首经典名曲,就是我们今天广为传唱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这首仅用三天创作出的曲调却在七十多年后成为全中国人最喜欢的抗战歌曲之一。歌曲坚毅而充满力量感的节奏,激昂递进的旋律都使其极具感染力,每当旋律想起我们便不自觉的开始哼唱。然而这首力量感爆棚的歌曲却诞生在最艰难困苦的岁月。曲作者卢肃曾说起:“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蒋介石消极抗战,特别是在八路军打了‘百团大战’之后,全部的日军伪军就把军事重点都压在八路军身上。”日本侵略者到边区抢粮,实行“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扫荡的疯狂政策,山区百姓既要保证麦收,又要与敌寇抢粮,地主的纳租又十分繁重,敌后根据地正是处在“黎明前的黑暗”。
为了帮助百姓克服困难,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对外抗击日寇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策略,指导根据地军民度过困难时期,帮助农民争取自己的权利。其中最为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减租减息运动,它消除了封建压迫和剥削,解决了贫苦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团结了农村中最广泛的抗战力量。这首《团结就是力量》就在此时应运而生,战地服务团的同志们用这首歌为根据地的贫苦百姓带去希望,带去力量,也带去了信仰。
如今苦难早已结束,我们的生活幸福,家国富强,但团结的力量却始终让中国人紧紧相依。团结的力量让中国人一次次战胜困难,渡过险境,也是团结的力量的让中国的崛起震惊世界,我们相信团结的力量必将带给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