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谍战电影《悬崖之上》上映,在两个小时观影过程中,与每段剧情的触碰中,都让我激动不已,惋惜、遗憾、敬佩,心情五味杂陈。五名特工,一段围绕黎明开展的行动,一场舍身取义的拯救,一腔迷雾中砥砺前行孤勇,是他们对“乌特拉”探求,也是他们对“光明”的执念与信仰。
“活下来的找孩子”,这是影片中特工夫妻张宪臣和王郁在分开时留下的唯一的叮嘱。临行时,他们仅一个眼神的对视,就是一眼万年,生死的永别,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甚至没有过多的情绪起伏,就那么淡然而决绝的转身,义无反顾的执行任务去了。就这样一个桥段,我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他们置身生死的决然和必达使命的果敢。同时也感叹着,到底是多么强大的信念,可以让他们舍弃骨肉亲情,甚至孩子的生死。“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如果异地而处,国难当前,有谁可以全身而退,那样战火纷飞的煎熬,那样家破人亡的悲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为了冲破黑暗的笼罩,寻求光明和平,你我血肉之躯皆可舍生取义,我想这就是家国情怀最纯粹的信仰。
“还有吗?还有吗?”这是潜伏在敌军内部的周乙在试图解救张宪臣无果后临终告别的一句话。影片中张宪臣被捕后扛过了电击等酷刑询问,在敌军准备给他注射迷幻药时,机智逃出刑讯室遇到周乙被转移到车上准备逃脱,无奈各个通口被重兵设防。权衡利弊后,张宪臣决定用最有利方式延续任务的完成,保全周乙,自己赴死。临走前,周乙紧紧抓这张宪臣的手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时,哽咽着追问两次 “还有吗?“”还有吗?”把共产党员那种对战友赴死的不舍、那种无力回天的不甘、那种孤军奋战的决绝、那种延续使命的坚毅,都透着泫然欲泣的眼神,坚定有力又克制压抑的传递出来。“埋骨厚国土,肝胆两昆仑”,有多少前赴后继的英雄在传递着革命的意志,在无声的黑暗中孤勇前行完成着复兴的使命。这应该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传承吧。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我们的“光明”是无数“无名”英雄“立足于悬崖之上”,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让人心生敬仰。青春因追求信仰而灿烂,生命因铭记使命而勇敢, 心中有光,就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媒体矩阵
关注河北高速媒体矩阵,了解实时动态
微博
官方微信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