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是诫勉,家风是风尚,它们以无数个小家庭为载体,历经时间的洗礼,摒弃糟粕,传承精华,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
长辈的谆谆教导,父母的言行身教,夫妻间的共商共量,亲朋间的沟通劝导,是“小家庭”传承家风,弘扬家训的方式和途径,在家风的渲染下,在家训的诫勉下,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好学求新、奋发向上,并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给下一代人。
弘扬好家训,精神的力量催人奋进。
我的“小家”,是千千万万“小家庭”中最普通的一个,在这里我是祖辈的孙女,是父辈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也会是孩子的母亲。记得幼时,常常听到爷爷对父亲的劝诫:“做人就要敢担当、肯吃苦、肯拼搏!”上个世纪90年代,正逢国企改革,父亲曾经引以为傲的 “铁饭碗”突然遇到了危机。此时的他要面对转岗的不适应、可能下岗的焦虑还有离岗“下海”的冲动。那时,每到周末我们都会去爷爷吃团圆饭,每次酒足饭饱之后,爷爷就会拉着父亲一起聊天,鼓励他“有好的想法就去做,不要贪图安逸,只要肯动手、勤动脑,一家人抱团在一起,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在爷爷的鼓励,奶奶的安慰,母亲的支持下,父亲终于下定决心迈出了人生转折的一大步!从那之后,虽然每天早出晚归,应酬不断,但他却始终干劲儿十足,为我们的小家庭变得更好任劳任怨的忙碌着。长大后,我便明白,爷爷和父亲的谈话,就是我们这个小家庭“敢担当、肯吃苦、肯拼搏”这一家训的传承。在这条家训的诫勉下,父亲变得更优秀了。
与我而言,现在的我同样面临着父亲当年的境遇,高速公路转企改制,面对人员冗余的压力,我危机感十足,但每当这个时候“爷爷的教诲、父亲的行动、我家那句家训”就会出现在我脑海里,给我无尽的信心和勇气。实现愿景的道路有很多条,不管以后如何选择,只要“敢担当、肯动手、勤动脑、肯吃苦、肯拼搏”,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就没有迈不过去的砍儿,就会收获更好的生活。家训是神奇的精神力量,它能修饰人的品格,指导人的言行,催人不断前进,让子孙后辈受益匪浅。
传承好家风,良好的风尚促进发展。
翻看结婚时的录像,听到主婚人的致辞、家人的叮咛、朋友们的祝福:“你们要孝敬父母,互敬互爱,同甘共苦,携手并进......”这些词语不仅仅是简单的祝福,它们是对新家庭美好的愿景,是每一个人心目中良好家风应有的样子。
作为一名基层的高速工作者,在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时,我和我的同事们积极响应省厅、集团、分公司“在家不返岗、在岗不回家的” 号召在单位连续奋战了30多个昼夜。这样忘我无畏的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在同事们和家人打电话或视频时,我们能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家里一切都好。”、“放心吧,你安心工作。”、“不用担心我们,你们都要照顾好自己!”是家人给了我们力量,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才能踏实工作,冲在一线、不辱使命,最终圆满完成抗疫保畅任务。
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一家人,生活中,难免会有小摩擦、小矛盾,相互让一让,笑一笑就过去了。遇到困难,顶受压力时,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相互扶持,再难得坎儿也能翻越。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的想一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家人自然和和美美的。“小家庭”的日子过得和谐舒坦,“大家庭”的发展才能踏实稳健,祖国“大家庭”的繁荣发展,是汇聚了千千万万“小家庭”的力量。弘扬与传承和谐向上的优良家风,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充满干劲儿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们的祖国“大家庭”才会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而变得越来越好。
家风与家训犹如杜甫诗句中的“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无声无息中塑造人的品格,展现家庭风尚。好的家风与家训,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它们是华夏子女奋力向上,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忠孝传家、勤俭节约、明事知礼、勇于拼搏、团结友爱......”这些历经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优良家风家训,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我们,应该继承并贯之于言行之中。让我们弘扬家风家训正能量,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以身作则的行为传承给下一代人。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