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 。”两首和诗开头,就将四时之景与幽情的哀伤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抒发了自然之美。这是川端康成在1968年的颁奖典礼上的致辞。当时,他身着和服领奖,向西方人讲述了日本的美学,以及自己对美学的追求与热爱,这就是<我在美丽的日本>
日本美学,从中国唐代而来,但发展出独有且浓厚的人文地域特色的美学。川端康成的文字美学在很早以前就将这些美景描绘进书中,传播于世界。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日本的了解,最早源于动漫,日本电影电视剧里的场景,大多数以日本原景就地取材,展现出一幕幕精致的画面。互联网发达后,各种综艺节目以及旅游达人们的短视频让我们对于日本这个美丽的国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日本擅长小中见大,于缩微中著真章,于身边的细微处入手,小到一朵花,一只鸟,一片雪,都能从中找到禅意。他们喜欢风花雪月四时之景与大自然的山川河流。不同于中国的大山大水,日本国土面积小,所有的东西都做的精细。中国将山水引入家中,做出来的是大气辉煌的皇家园林与秀气典雅的江南园林。而日本是将山水缩微到院中,以白沙铺地,画出纹路,他们称为“枯山水”,赋予禅意是另一种美的体现。这是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正是文中所引用的,若问心灵为何物,恰如墨画松涛声。
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他引用了诸多日本古典诗文,结合日本诗歌、绘画、茶道、园林、宗教,深入阐释了日本美学、艺术的特质,抒发自己对于日本民族无处不在的审美意识的深层体验与眷恋。他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着日式美学,将自己过的如樱花般绚烂,将对美景的眷恋表达的如此清新。
师夷长技以制夷,美好的事物要学会借鉴,我们借由作者的眼光,烛照在自己日常生活中,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也都具有中国的特色美。将“美”与心灵、情感相融合,让美自然融入到生活里,树立起人们保护爱护自然的意识,这就是我们美丽的中国!
文/八道河收费站 收费三班 吴岳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