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间餐厅空无一人,大家带着饭菜的香或在办公室或在宿舍,静静享受着沙河站别样的美味。有一个“看不见的人”,他迎着晨曦,保障着全站的饮食,为“抗疫”融入别样的温度。
食堂管理员邵卫强,中共党员,这个胖胖的、可爱的“大哥哥”,为在站的职工吃好、吃舒心而奋斗着,菜品推出、蔬菜供应、就餐安排,样样都难不倒他。
那个挖地窖的他,很拼
随着疫情防控期间对人员、车辆的管控越来越严,他敏锐的意识到食堂采购将会面临一个新难题,如何全力以赴避免外出,同时又能保证大批量采购蔬菜的新鲜,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挖地窖。
三九天的天气仍然很冷,地面结冰。考虑到阳光的照射会升高地窖的温度,他从早上太阳出来就开始观察,到太阳落山,终于找准一片全天候无阳光照射的地方。这个时候,天已经要黑了,气温也下降了很多,他带领人员开始了“挖窖”,冷冷的天气下,他们穿着单薄衣服冒着汗水,“拼”出地窖。天色已经黑透,路灯的光隐约从宿办楼的缝隙照过来,他们顾不上休息,将买来的大白菜、大葱、白萝卜等蔬菜一点点的搬来,有人打着手电、有人在上面搬菜、有人在地窖接菜,将蔬菜放好、摆整齐、盖上塑料布、边上填土,做完这一切,已是夜里十一点,大家充满胜利的喜悦美美归去。
那个会擀面的他,很帅
在吃的好、吃的满意上,他从不懈怠。站区封闭管理后,他从网上下载特色菜,带领厨师每天晚上学习,陆续为食堂增加了臊子面、杂面窝头、沂蒙炒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在全站人员群内,每餐后大家都纷纷点赞,职工们的朋友圈内更是“晒个不停”,职工家属开玩笑说:作为吃货,疫情过后,一定要去沙河站食堂尝尝“鲜”。
1月10日中午,食堂做手擀面。他发现厨师的面和的有点软了,赶紧开始用干面补救,他和厨师把干面一点点的揉进去后,为保持面的劲道,需要时间“省一会”。等面“省”的差不多了,距中午开饭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33人的面需要一点点的擀出来,时间不充足。此时,他毫不犹豫的说:我来擀。和厨师分开擀面后,终于在开饭前将所有的面条足足的备好。等他擀面的照片被厨师发到群里后,大家都表示“想不到”,想不到他不但会“安排”,还会“做”。
那个安排分点吃饭的他,很暖
为了保证食堂开饭时间人员不聚集,他想到了精确时间打饭。这个问题听上去简单,精确起来很难,要保证在岗人员一半上班,要保证在办公室、宿舍吃饭人员不聚集,要保证打饭时一个刚走一个能随后来,还要保证吃饭时谁不够了回来添饭……。常常是到夜里12点了,他还在研究如何安排人员吃饭更好、更快。现如今,食堂饭菜美味可口,就餐人员不聚集,充分展现了他“精准”的业务力。
多年来,朴实稳重、扎实细致的他赢得称赞无数,在疫情防控中更是温暖细心,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担当,一路走来,圈粉无数。(沙河站:刘丽军)
媒体矩阵
关注河北高速媒体矩阵,了解实时动态
微博
官方微信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