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信。人之为言,胡得焉?
《毛诗》称:“《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关于晋献公听信谗言之事莫过于杀太子申生并导致了晋国多年的动荡,史称骊姬之乱。于是有人作此诗讽刺晋献公的糊涂。
全诗共三章,先后劝诫人们对待谗言要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这三点对我们现今人也十分重要,特别是网络发达的时代,流言蜚语似洪水猛兽,腾空而起令人不知所措。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不相信。曾国藩说:“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大概流言蜚语来自人性的贪嗔痴慢疑,每个人都有一张嘴,都有可能会忽悠,来来回回似众盲摸象,便成了五颜六色,不知道是从哪儿开始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停止的。所以选择不相信,让流言飞一飞,慢慢就停止了。
二、不参与。不要人云亦云,要悍然不顾且抑然自修。在坚信我就是我,是人间不一样的烟火的基础上,认真检点自己的所言所行,把嘴闭上,低调自修,此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三、不听从。当闲言碎语纷纷迭乘,不要着急,更不要生气,和噪音要讲“不理”。把精力用在埋头读书学习和做好本职工作上,注重锻炼自己的心胸,要有看万事转头空的豁达。“一耳入,一耳出,方证菩提。”权当一乐。
北方农民有句土话:“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不要因为闲言碎语就不去做事,不去成长。安心做自己的事,出去呢就好好工作,见天见地,增长见识;在家呢,就看书学习,不断提升,活得干净、清爽岂不更好!?
文/抚宁北隧道监控室 吕尧磊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