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樊登读书,听到了上周的新书《学习的格局》,小有感触,想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堂课,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找来这本书认真看看,时间紧张的话听听樊登老师和黄静洁老师的对话相信也会有所启发。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黄静洁,三年前出了一本书叫《父母的格局》,她讲她之所以要做格局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在养育、在做父母的过程当中看的点更多、面少了; 看的结果更多,过程少了;看的孩子更多,自己少了。这些都跟格局有关,所以在写完《父母的格局》后延续下来,根据她跟她的小儿子从6岁到15岁十年间遇到的学习问题总结起来写下《学习的格局》。在这堂课里提到了一些孩子们的问题也是家长头疼的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我们来感受一下。
1. 什么是差生陷阱
“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所有的孩子生下来三岁前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由于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后来孩子们的千差万别。
陷阱:被恐吓学习的陷阱,就是孩子没有安全感,总觉得别人会比我好,永远在低勤奋地做成功的东西,貌似很勤奋但是学习效率不高,想想当初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是不是说的很对,感觉很扎心啊。“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心中的痛,我们不要把孩子与他人作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家长(这里我看到了自己)认为只有给孩子不断施压才能让孩子有动力去做事,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原因在于我们看不得孩子开心,看到孩子开心就是说孩子贪玩,玩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是极其错误的。想让孩子主动的去做一件事情,主要还在于这件事情能给孩子带来多少乐趣,有乐趣才有动力,我现在特别认同这个道理。允许孩子玩,允许孩子犯错,在玩中学,在错误中学习。这里提到了卡普尔教授的“有效犯错”和“无效成功”的概念,感兴趣可以找来资料深入了解下。同时还谈到一个让孩子自己设定阶段性目标,让孩子的目标成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而非家长给孩子定下目标,去施加压力。这里讲到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方法,一个是不要让孩子感到恐慌,所学与能力不匹配就会给孩子压力。第二个就是让孩子多参与多讲多互动,把他的所学讲出来。
2.怎么解决孩子写作业的拖延症
孩子的拖延症一定要在6周岁前解决。让孩子认识时间, 这里的认识是让孩子感知时间,15分钟,20 分钟是多长时间,让孩子建立对时间的感知,这里提到一个时间的沙漏的概念,用沙漏去衡量孩子学习,游戏,看电视的时间。如果写作业用15分钟, 那么孩子用13分钟完成了作业剩余的2分钟,一定要还给孩子而非附加其他任务,不要让孩子做了这个再做那个,要让孩子感觉到公平。8岁是心理学会给的一个孩子可以自己掌控安排时间的上限。如果孩子超过8岁还没有学会感知时间,那么就需要重新认知,重新来过。8岁后要教会孩子学习的策略,什么先做,什么后做,教孩子分析力,让孩子知道节省出来的时间都是他自己的。
3.孩子怎么样在课堂上做笔记--康奈尔笔记法
把笔记一分为二,左边记什么,右边记什么,做一个架构出来,架构学习的内容,检索不记得的事情。根据遗忘曲线总结归纳,定期复习。如果想了解透彻需要好好看看书,这个笔记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怎么提高孩子上课时的理解力
孩子的理解力就是孩子的解码能力,笔记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理解力差,那么可以告诉孩子在课堂上听得懂的不记,书本上有,听不懂的快速记下来,回来再看书,还看不懂家长帮助孩子弄明白。哪里不会就把它解决掉,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这里提到一句话“家长的心离分数远一点,可能手反而离分数更近一些”,我觉得似乎也有些道理。
5.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责任心+自律。
这里讲到责任心是要从小培养的,责任心是要让孩子有美好的感觉,而非用痛苦、苦难去强化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认识到因为自己的责任心,因为自己这么做了而产生了好的结果,从而带来自豪感,成就感,这样才可以驱动孩子的责任心。这里作者提到大多数家长误解了“快乐教育”,“快乐教育”是让孩子因为学习而感到快乐,而非放任。教育的核心是你想让这个人做什么事,你得让他把这个事跟好的感受结合起来,他才愿意去做这个事情。你学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感受的越多,你的快乐感越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句话:
“看的见的东西都不如看不见的东西来的有力量。”
6.怎样提高孩子的阅读力
关于阅读力,老师讲到一个是基因,就是空气里到处是读书的因子,其实也就是环境,要想孩子有阅读习惯,自己先要阅读。其次就是兴趣,经常看看孩子读什么,喜欢什么,家长也找来读一读,培养和孩子的共同话题,这样才能激发阅读兴趣,而不是家长什么也不做,就一味地让孩子读啊读,家长们在后边嘟嘟嘟。所有的教育,你希望它呈现哪一面,你需要让他在呈现出这一面的时候感受到美好,感受到成就和快乐,深有感触,比如娃现在深深热爱的画画。
7.培养终生的竞争力--学会超越平庸的关键能力
想要脱离平庸,首先需要自己丰富。丰富从哪里来?
第一,读书,自信。
第二,你理不理解别人?你能不能跟他沟通?你能不能换位思考?如果你能善解人意,那么别人遇到你可能会说,哇,原来他比我还厉害!然后可能就会获得更多的青睐,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见解,见识,观点,激发更多的创造力。
樊登讲论语上的一句话:“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也就是说要利用社交扩大孩子的学习半径。友直,友凉,友多闻。
当孩子十四五岁以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就小了,作者说在孩子12-18岁的时候孩子要找到一个心理性格,要找到一个同一感。首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我现在能够成为的人能不能合二为一?其次,小伙伴怎么看待我, 我想做个有趣的人,小伙伴认为我是一个无能的人怎么办?很多思想在这个时候需要在交友的过程中去慢慢摸索,所以社交半径一定要大,这跟格局有很大关系。
学习的格局讲的不只是课堂里的学习,它提醒我们要学课堂里没有学到的事情,用这些课堂里没教的事情去跟孩子沟通。
文/抚宁北收费站 办公室 张蓝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