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岛,有这样一个人,她看上去“傻白甜”,像自家大姐一样,与我同在一个城市,她是我高中三年的同桌。
依然清晰记得,在高一刚入学要分座位时,正当我不知所措举目无亲时,她带着亲切的笑容招呼我,“我们做同桌吧”,我悬着的心一下子有了着落。高中三年同班上课、同寝入睡,一起奋斗在青葱岁月里。
大学在不同城市,但殊途同归。她在秦上学,我毕业后从天津毅然来秦,孑然一身来秦的最大底气是“至少还有她”。初来乍到,她去汽车站接我,之后坐公交回到被她称为水立方的宿舍,第二天陪我在森林体育公园准备特岗考试,让人倍感心安,当时觉得一定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留下来,后来便真的留下来了。
我们工作在不同的地点,最初我在青龙,她在开发区,后来我来市里,她去了上海关。我们先后嫁人生子,她是我的伴娘,送我出嫁,她的孩子比我的孩子小一岁,都是女孩。似乎是工作忙,抑或是一种异乡人打拼的不易,凡事只能靠自己,我们的联系逐渐少了,尽管在同一个城市,相距不远,却难得见面。
时光悠忽,时至今日,因为疫情让我们不禁感慨:好久不见,一定要在疫情结束时见个面。我们开始在微信上几乎每天必聊,聊吃聊穿聊娃各种日常,有一搭没一搭,有兴致了多聊几个回合,忙碌时便多晾对方一会儿也没关系,彼此之间舒服的相处,不必因为担心一句话说重而小心翼翼,亦不会因久未联系而生疏见怪。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我相信我们的重逢并不遥远,指日可待。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对方,疫情这一友情的试金石,让我们更加坚信:
因为有你,未来可期。
文/抚宁北收费站 办公室 王菲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