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在位时,上至公、卿,下至郎、吏,都订有明价。当时有个叫崔烈的人,特别透过上层的关系,以一半的价钱(5百万钱)买到一个订价千万的司徒官职,消息传开,议论纷至,崔烈的官誉也大受影响。
有一天,他问他的儿子崔钧:我现在位居三公之首,社会上有什么看法?崔钧回答:父亲年轻时名声很好,况且当过太守、九卿等要职,议论的人说你当上三公很合理;但现在你真的当上了,反而让人觉得非议和失望。崔烈急忙问为什么?崔钧则说:大家都说你身上有股『铜臭』味。崔烈一听大怒,拿起手杖就向儿子打去。而铜臭一词即源于此。买官卖官,自古有之。其方式不外有二种,一种是利用各种名义,如婚丧喜庆、诞辰乔迁,以及藉送往迎来等方式,在平常就打好关系;另一种方式,则是公开卖官鬻爵,毫不掩饰,当然买官的帐,最后还是算到老百姓的头上。正是:
自古能卖官,富豪可买官。盛行于东汉,铜臭由此来。
有钱庸能上,当官捞外快。鱼肉老百姓,风气遭破坏。
此风今仍有,交易贪钱财。赞颂共产党,肃纪惩腐败。
媒体矩阵
关注河北高速媒体矩阵,了解实时动态
微博
官方微信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